商鞅经典语录
1.
说着成伍,烦言饰辞,而无实用。
2.
法令如山,恒安天下;法度在前,罪不改行;法外无恩,减刑溃法;法贵失效,惩恶扬善。
3.
不法古,不循今。
4.
以日治者王,以夜治者强,以宿治者削。
5.
国危主忧,说者成伍,无益于安危也。
6.
我虽死犹生,而你们 ,虽生犹死!
7.
且夫有高人之行者,固见负于世,有独知之虑者,必见骜于民。
8.
主贵多变,国贵少变。国多物,削;主少物,强。
9.
得天下者,先自得者也;能胜强敌者,先自胜者也。
10.
以良民治乱必削,以奸民治,必治必强。
11.
秦军食草,秦人可畏。
12.
夜治者强,宿治者削,君断则乱。故有道之国,治不听民,民不从官。
13.
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,乘风之势也;探渊者知千仞之深,县绳之数也。故托其势者,虽远必至;守其数者,虽深必得。
14.
语有之矣,貌言华也,至言实也,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。夫子果肯终日正言,鞅之药也。鞅将事子,子又何辞焉!
15.
凡战法必本于政胜,则其民不争,不争则无以私意,以上为意。
故王者之政,使民怯于邑斗,而勇于寇战。
民习以力攻难,故轻死。见敌如溃,溃而不止,则免。
故兵法:“大战胜,逐北无过十里。小战胜,逐北无过五里。
”兵起而程敌,政不若者勿与战;食不若者勿与久;敌众勿为客;敌尽不如,击之勿疑。故曰:兵大律在谨,论敌察众,则胜负可先知也。
王者之兵,胜而不骄,败而不怨。
胜而不骄者,术明也;败而不怨者,知所失也。
若兵敌强弱,将贤则胜,将不如则败。若其政出庙算者,将贤亦胜,将不如亦胜。政久持胜术者,必强至王。若民服而听上,则国富而兵胜,行是,必久王。其过失,无敌深入,偕险绝塞,民倦且饥渴,而复遇疾,此其道也。故将使民者乘良马者,不可不齐。
16.
关中土地,沃野千里,
在秦百年,荒芜薄收。
渭水觞觞,在秦无险,
秦据渭水,却失航运。
农人勤耕而不能温饱,
兵士立功而不能得爵。
地小民少,工田不振,
甲兵老旧,私斗成风。
17.
赳赳烈士,天地难泯。
18.
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。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。
19.
黄鹄之飞,一举千里,有必飞之备也;丽丽、巨巨,日走千里,有必走之势也;虎、豹、熊、罴,鸷而无敌,有必胜之理也。
20.
就以当今政事而论,
秦国变法大药有四。
奖励农耕以富国;
激赏军功以强兵;
统一治权以理政;
移风易俗以正民。
四纲之下各有法令。
举国同法,令行禁止,
有罪重罚,有功激赏。
则官吏无贪,庶民无私,
朝野酿成浩然正气,
国家不怒自威。
21.
强弱之势古无定则,天下治道不在空谈。务求国家实力增长,务求激励朝野士气。
22.
法立如山,恒安天下,
法度在前,罪不改刑,
法外无恩,减刑溃法,
法贵时效,法贵公平。
变田,赋税,农爵,军功,郡县,连坐,度量,官制。
公如青山,我如松柏。
变法强秦,生死相扶。
23.
反古者,未必可非;循礼者,未足多是也。
24.
仁者能仁于人,而不能使人仁;义者能爱于人,而不能使人爱。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。圣人有必信之性,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。
25.
常人安于故习,学者溺于所闻。
26.
政作民之所恶,民弱;政作民之所乐,民强。
27.
以刑去刑,国治,以刑致刑,国乱,故曰:行刑重轻,刑去事成,国强;重重而轻轻,刑至事生,国削。
刑生力,力生强,强生威,威生惠,惠生于力。举力以成勇战,战以成知谋!
28.
弱民第二十民弱国强,国强民弱。故有道之国,务在弱民。朴则强,淫则弱。弱则轨,淫则越志。弱则有用,越志则强。故曰:以强去强者,弱;以弱去强者,强。
29.
怯于邑斗,而勇于寇战。
30.
然
献公继位之前,秦国已是四代乱政。
财富土地空前流失,二十三年,年年有战。
府库早已消耗一空,牧场已无战马可征。
兵器已断铜铁原料,成军人口大为减少。
函关易手,河西尽失,列国卑秦,不与会盟。
此等情事,一战失利,邦国灭亡,尸骨成山。
当趁军力尚存之时,保住百姓,包住将士,恢复元气再做图谋。
赳赳老秦共赴国难!
31.
茫茫中国代有人才,强国何须借代而生?
32.
以强去强者,弱;以弱去强者,强。国为善,奸必多。国富而贫治,曰重富,重富者强;国贫而富治,曰重贫,重贫者弱。兵行敌所不敢行,强;事兴敌所羞为,利。主贵多变,国贵少变。国多物,削;主少物,强。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。战事兵用曰强,战乱兵息而国削。
33.
国有礼、有乐、有《诗》、有《书》、有善、有修、有孝、有弟、有廉、有辩。
国有十者,上无使战,必削至亡;
国无十者,上有使战,必兴至王。
国以善民治奸民者,必乱至削;国以奸民治善民者,必治至强。
国用《诗》、《书》、礼、乐、孝、弟、善、修治者,敌至,必削国;不至,必贫国。
不用八者治,敌不敢至;虽至,必却;兴兵而伐,必取;取,必能有之;按兵而不攻,必富。
国好力,曰以难攻;国好言,曰以易攻。
国以难攻者,起一得十;国以易攻者,出十亡百。
34.
治国之难,不在治善,而在治奸。唯有惩恶才能扬善,所以想要根除私斗,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。
35.
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;以杀去杀,虽可杀也;以刑去刑,虽重刑可也。
36.
所谓壹刑者,刑无等级。
37.
圣人苟可以强国,不法其故;苟可以利民,不循其礼。
38.
背法而冶,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,济大川而无舡辑也。
39.
圣人为国也,观俗立法则治,察国事本则宜。
40.
小政在朝不在民, 大政在民不在朝。
41.
圣人为民法,必使之明白易知,愚智遍在之。
42.
胜而不骄者,术明也;败而不怨者,知所失也。胜而不骄,明所得,败而不怨,知所失。
43.
重罚轻赏,则上爱民,民死上;重赏轻罚,则上不爱民,民不死上。
兴国行罚,民利且畏;行赏,民利且爱。
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。
怯民使以刑,必勇;勇民使以赏,则死。怯民勇,勇民死,国无敌者强,强必王。
贫者使以刑,则富;富者使以赏,则贫。
治国能令贫者富、富者贫,则国多力,多力者王。王者刑九赏一,强国刑七赏三,削国刑五赏五。
44.
有功于前,有败于后,不为损刑;有善于前,有过于后,不为亏法。
45.
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,法必明,令必行,则已矣。
46.
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。且夫有高人之行者,固见非于世;有独知之虑者,必见敖于民。愚者暗于成事,知者见于未萌。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。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。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,不法其故;苟可以利民,不循其礼。
47.
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法古。
48.
吾闻穷巷多怪,曲学多辩。愚者之笑,智者哀焉;狂夫之乐,贤者丧焉。拘世以议,寡人不之疑矣。
49.
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
50.
公如青山,我如松柏,粉身碎骨,永不相负。
Copyright@2020
商鞅经典语录
mjuzi.zqnf.com
电脑版